常用关键字: 投资

院情院务

我院教师喜获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两项

2025.09.30

2025年9月29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项目评审结果。投资工程管理学院教师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上再传捷报:牟燕副教授主持申报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践困境与整体性治理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立项资助;刘宣宣副教授主持申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户收入分配效应及政策优化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立项资助。两项课题的成功立项,是我院在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也是学院教师团队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科研实践中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这不仅体现了我院教师在相关领域扎实的研究积累与创新能力,也彰显了学院承担国家级高水平科研任务、以高水平研究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能力持续增强,科研综合实力与社会贡献度稳步提升。

学院始终将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与培育作为学科建设和师资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组织选题论证、申报书撰写指导、专家预评审等多环节精细化培育机制,全面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持续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与立项成功率。近三年,学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3项的好成绩。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强化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支持与服务保障,不断优化科研管理与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协同融合,力争在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与高水平成果产出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投资工程管理学院获批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践困境与整体性治理研究

负责人简介:牟燕,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政策、土地与乡村转型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省级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研究工作。在《管理世界》《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土地科学》《农业技术经济》《江苏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获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学术奖励4项。

a6aa1933-282e-492c-b361-bced9b143eed.png

项目简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农民集体依法将经营性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流转,推动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试点改革通过法律修订与政策创新逐步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平等交换,但实践中仍面临同地同权受阻、农民权益虚化、区域治理分化等难题。既有治理措施因聚焦单一维度,难以系统破解上述难题,亟需多要素协同治理。本项目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践困境的治理问题开展研究。首先,从实践困境的系统识别入手,全面把握当前入市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及其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困境形成的机理,揭示制度、主体与政策工具等多维因素之间的耦合机制;进而,从整体性治理视角构建“纵向制度统合-横向主体协同-工具组合创新”的长效机制;最后,通过建立治理效能评价体系与政策韧性优化路径,实现治理策略的动态评估与持续改进,为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整体性治理路径。



项目名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户收入分配效应及政策优化研究

负责人简介: 刘宣宣,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统计研究》《财经研究》《浙江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和辽宁省教育厅青年项目。

84c80b51-ba62-46a1-9c62-3597041278d3.png

项目简介:我国农业处于现代化转型关键阶段,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凭借规模化、专业化优势,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但其通过涓滴效应优化农户收入结构的同时,也可能通过虹吸效应加剧小农户边缘化,导致农户收入分配不合理,阻碍共同富裕进程。本项目从共同富裕视角出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收入分配的系统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和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通过要素配置、技术渗透与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户收入结构及公平性产生的影响效应,为政府设计“效率提升—包容性增长”联农带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共同富裕实质性推进。





撰稿:牟燕、刘宣宣、陈震

初审:王晓姝

终审:冯玉明、吕丹